Sunday, 31 December 2017

以数字的眼光看世界 -- 你也看得到的数字哲学.

有關於淘寶運費的疑問


       根據最近紅遍新馬一帶的淘寶的運費的計算方式是以 重量 或 體積重(視何者為大)為計算單位,在這我提出個疑問。

       根據淘寶網頁上的記載, 體積重 的算法 是 ( 長x寛x高cm ) / 6000(單位未知) 。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算法有兩點 疑虑的地方;如有紕漏,請指正。

疑虑1

        根據密度公式:密度=質量/體積;也就是 質量=密度x體積,這是一般上把質量與體積換算的方法。而今 淘寶把 長x寛x高 (體積) 用以 除以6000(單位未知),這數值代表甚麼意義呢?這6000是甚麼數值來滴?

疑虑2

        體積的單位是以公分(cm)計算,如此運用cm為計算單位的情況之下,不只是所取得的體積數據超大,而且以立方公分(cm3)作為單位更顯得 體積重的無代表性。簡單來說,一個20cm的立方體的 #體積重 就已經是 20x20x20/6000= 1.33kg(為何這樣的算法會是cm3變kg?我還是不明白),等於運貴是 RM16.75(還沒算上你買貨的價錢)。

我的疑問如下:

1 這 體積重 的計算方式在本質上已很有疑慮,但多少海外買家會留意這道運費成本的申論題呢?

2 海外買家經常性的忽略海外運輸成本的計算,會不會造成集運商悄然扯高 體積重,以賺取更多的運費?

3 集運、轉運,已然成為 這道通路的其中一項產品,然而 海外買家郤無法在下單前得知 寄至海外的 運費會是多少的時候, 會不會造成 集運商/轉運商只手遮天, 賺取 超額的海外運費, 這樣一來不只是會剥削了海外買家的權利, 也會造成中國國內賣家(直接)的利益損失.

2018.1.1

篇外篇:

think out of the box.
針對體積重=體積/6000 這一點, 如果, 我是說如果, 是源自於西方國家的航空空運計算方式,(我們先不討論這個公式的有效性Validity,我們姑且把它當成參數parameter來看待) 我比較相信西方空運系統的效度Reliability. 也就是說, 我不是說一定, 會不會淘寶的賣家或集運商特地用比較大的箱子(假設 物品連盒子的體積 只有30x30x40=36000cm3, 體積重 36000/6000=6kg, 郤以45x45x60=121500cm3, 體積重121500/6000=20.25kg的箱子) 來集運呢? 以每1體積重RMB20的計算方式, 買家也就要多付了RMB285的空運費. 我覺得淘寶在這 信度 這方面的功夫應該還要多加強一下.

Tuesday, 19 December 2017

補習時俩不相識, 打羽球郤打出姻緣來.

2017.12.17 那天晚上 我參加這位N年前的學生CK的婚禮,同時 新娘AUDREY也是補習班裡彭老師的學生. 這是個何等神奇的姻緣.

說起這兩位學生的結識, 的確是一件相當神奇的過程. 若說起來, CK高三的時候, AUDREY 應該才不過是個 初中囡 (當時坤成還是純女校). 這種年紀的差距, 讓我想起, 我常在教數學的時候, 經常向學生提起一種叫做#相交線理論 的人生哲學 ; 意既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很多條平行或不平行的直線或曲線的交點的集合(the fact of peoples who know each other is the intersect of those intersection lines in their life, no matter how far two lines apart.) 因此, 你得好好的珍惜每一次的交點, 努力的去經營每一次的關係. 是點頭之交也好, 是值得深交也好, 每一個交點都是一個緣份; 一個 萬份之一概率的緣份 .



說回CK. CK 是我們羽球隊的球員之一, 也是一名相當有想法, 有拼勁的年輕人. 我們常在星期六晚上在CHERAS的某個羽球場打球. 打完球後的茶聚, 也是我們時常交談與交流的黃金時刻. 他常會有新鮮的想法, 也會有務實的做法, 我們, CK+我+祥, 時常會聊一兩個小時, 不在話下.

提到CK與Audrey的緣份。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我在FB上貼出: "今天有誰要來打球呀?" 沒有想到, 畢業後了無音訊的Audrey竟然在FB回應說: "老師, 好久不見. 今天我可以帶兩個人來打球嗎?" 驚喜的我當然接下去:"歡迎,歡迎." 當晚就見到她和她表妹一起參與我們的球會. ... 那次是一見如故嗎? 還是火光電石? 相認識一陣子以後, 從此結下他們兩人的 姻緣 .

能看見學生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是件相當之喜悅與高興的事情. 祝福他們倆 ; #幸福滿滿 #百頭到老 .

**大家快來打羽球 呵呵呵

the post above keep in http://dengzilaoshi2.blogspot.my/2017/12/ck-audrey.html p permanently .

updated 2017.12.19 11:44am

Monday, 18 December 2017

祝賀CK與AUDREY幸福滿滿百頭到老





       2017.12.17 那天晚上 我參加這位N年前的學生CK的婚禮,同時 新娘AUDREY也是補習班裡彭老師的學生. 這是個何等神奇的姻緣.

        說起這兩位學生的結識, 的確是一件相當神奇的過程. 若說起來, CK高三的時候, AUDREY 應該才不過是個 初中囡 (當時坤成還是純女校). 這種年紀的差距, 讓我起, 我常在教數學的時候, 經常向學生提起一種叫做 相交線理論 的人生哲學 ; 意既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很多條平行或不平行的直線或曲線的交點的集合(the fact of peoples who know each other is the intersect of those intersection lines in their life, no matter how far two lines apart.) 因此, 你得好好的珍惜每一次的交點, 努力的去經營每一次的關係. 是點頭之交也好, 是值得深交也好, 每一個交點都是一個緣份; 一個 萬份之一概率的緣份 .

       CK 是我們羽球隊的球員之一, 也是一名相當有想法, 有拼勁的年輕人. 我們常在星期六晚上在CHERAS的某個羽球場打球. 打完球後的茶聚, 也是我們時常交談與交流的黃金時刻. 他常會有新鮮的想法, 也會有務實的做法,  我們, CK+我+祥, 時常會聊一兩個小時, 不在話下.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我在FB上貼出: "今天有誰要來打球呀?" 沒有想到, 了無音訊的Audrey竟然在FB回應說: "老師, 好久不見. 今天我可以帶兩個人來打球嗎?" 驚喜的我當然接下去:"歡迎,歡迎." 當晚就見到她和她表妹一起參與打球. ... 是一見如故嗎? 還是火光電石? 相認識一陣子以後, 從此結下他們兩人的 姻緣 .

       能看見學生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是件相當之喜悅與高興的事情. 祝福他們倆 ; 幸福滿滿  百頭到老 .

**大家快來打羽球 呵呵呵


Monday, 4 December 2017

同時深度廣度兼具的歷史書;馬來西亞及東南亞邻國史.

This is more than a text book.

      這本書是新版的高中歷史課本(2017年版),馬來西亞及東南亞邻國史。相信大多數的學生或家長,對於歷史課本的刻板印象就是很悶、呆呆的、不好看。但這本書,鄧子老師大略的看完大綱了;它是一本很容易看得懂的書。由於我昨天才把這本書拿到手,但是花不到一天的時間,我已經讀了一半。在讀這本書的同時,讓我更加的明瞭三件事;1東南亞各國之間的建國脈絡,以及 2(近代)東南亞各國抗日的努力,及至 3現存各國之間的國際臍帶關係與政治現況的成因。

       簡單來說,就是這本新版的高中歷史書;馬來西亞及其東南亞邻國史,採用了不一樣的 #歷史觀點 編寫,絕對有別於 之前所採用的高中歷史課本。

       我鼓勵家有高中生的 家長們事先略讀這本書,這樣一來,不只是能促進親子共同討論的機會,而且面對未來大選時所可能會出現的 #政治亂說 ,你也會有更清楚的概念和想法,絕對不會輕易被 FB槍手的 政治亂說文 唬到。

       馬來西亞及其東南亞邻國史,與其稱之為一本很好的課本,不如把它定位為一本 架構扎實、內容豐富、同時 深度廣度兼具的 歷史書 。


This is more than a text book.

Thursday, 9 November 2017

請慎重看待補習-第1篇

請慎重看待補習..1/3

文:鄧子老師

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 屋頂上那支旋轉式吊扇正在支支啞啞的轉著. 空氣裡異常的悶熱, 有點讓人透不過氣來. 治平是修齊中學裡的初三學生, 一向以來數學科都是他的死穴. 打從進入修齊中學的第一天, 老媽早已擰著他耳朶, 大聲的呼喊: “你呀~數學不要再跟我不及格呀~要自己常拿數學來讀, 多參點朋友.知不知道?!” 被擰著耳朶, 痛著哇哇叫的治平, 也搞不清楚是在喊痛痛痛, 還是在喊是是是. 心裡在想: “也不見你的數學有多強. “ 嘴裡郤滿口的答應著, 那一刻治平只希望能趕快離開媽媽的身邊.

已是快連續三年了, 每一年的數學成績都能以四個字概括之; 深不可測. 套句現在最囧的話來說, 郤是 沒有最低, 只有更低. 就連一向堅持自修自學, 強調學習學習的方法的老媽, 也對他的數學成績沒有太大的耐性. 無論甚麼方法都嘗試過了: 參考書\課外讀物\參加數生活營\強迫治平每天背公式…, 治平也很努力的在配合老媽的步奏, 但對於數學這一科郤怎麼也提不起勁, 總是覺得公式難以背上腦. 而每一學年, 老媽最不想遇見的日子, 反而是家長日, 壓力特大. 修齊中學是間相當之有規模的中等學校, 學生人數約兩千, 校園幅地廣大, 有一座足球場, 一間游泳館, 一幢室內羽球場. 師生比例適中, 各族學生人數皆有之. 然而, 每一個學年共有四次統一考試的修齊中學, 皆會在統一考試之後的第三周召見學科能力落後的學生與家長面談. 老媽最不想從老師的口中聽到的建議就是: “你的孩子需要額外加強數學科的能力” . 囧 !!!

“ 不可以. 不可以. 我不可以讓治平去補習的.” 老媽心裡在撕裂式的吶喊. 治平總是低著頭, 默默的承受著老師與老媽的對話. 這類似的對話己從不同年級的班主任面前經歷了多少次, 聽在治平的耳裡, 格外的刺耳與不悅. 正處於 <<形式運思期>>1 (Formal Operational) 的治平, 心裡面一直都有股聲音: “ 我都不喜歡數學, 為甚麼迫我讀? 我數學不及格不代表我不會數學. 我還是可以去巴剎買菜, 我還是會加減乘除. 我只是不懂得如何像同學一樣考得高分而己. 就好像我的SCIENCE也一樣是很低分,又不見你管我的SCIENCE. ” 儘管治平心裡有多少個不願意和感覺得不公平, 但他并沒有把這股疑惑表現在生活的層面上, 反而硬是憋在心裡面.

“ 榮俊, 等下一起LRT回家ONLINE?” 治平的好朋友榮俊是他王者的好buddy. 最近幾個月來, 榮俊漸漸的減少在一起online的時間, 更多的是讓治平感受到王者裡的孤獨. “ 不了,我等下要MRT去補習數學.” 榮俊邊走邊回答治平. “數學也要去補習的咩? 也不見你有多高分.” 口無遮攔, 再加上極度的王者孤獨感作祟之下, 讓治平質問了榮俊這一句足足以傷害友情的話. 反而是榮俊的表現落落大方: “我以前也覺得數學好無聊, 公式都搞不懂, 每一道題的作法又特別繁雜, 一點都不好玩.” 治平眼見有機會找回他的王者buddy, 馬上接著說: “那你就不要去補習了吧. 我們online去.” 榮俊的確有點心動,但隨既一想 : “ …不行. 今天老師要講解一個有趣的主題:一張A4紙的厚度在折了多少次之後, 能讓我們從地球直接到月球上去. 我還是不 online了. 我要去上課. “ 眼見說服不了榮俊的治平聽說 這間數理補習班裡, 竟然完全跳脫他對補習班的刻板印象, 覺得很是稀奇. 說著說著, 榮俊與治平前後腳拍卡進LRT站. …


(待續)


1 形式運思(Formal Operational)是 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所提出的發展心理學裡的其中一個時期, 多指11-16歲 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中學生.


用心牵上一篇

我不記得你的電話號嗎. 囧!!!

Thursday, 2 November 2017

得閒潘嚟坐吓~ 與2017年高三統考生的畢業聚餐

謝謝你們送我記念筆。

~還刻上了dengzi字樣.

        每一年的高三統考以後, 我都會找個機會與該届高三的學生聚一聚, 聊一聊. 這個傳統, 從2009年一直沿續至今. 每每與高三小朋友們的聚餐, 往往能發掘出每一個人全然不同的面向. 就好像某人平常很文靜, 但原來是個話匣子. 某人平常一付無所謂的樣子, 但原來滿腹是對未來生活的理想. 畢竟平常我們都是在課堂上見的面, 身份是老師與學生. 而每一年這個小小的一次聚餐, 郤更像是大家放下身份或角色的吹水. 會讓人發現不一樣的成智穎, 或不太一樣的蔡曉柔...

       anyway, 2017年的這一班坤成高三畢業班裡, 大多數都是從小六就來到我門下上課的學生. 在這六年的相處,也幸好他/她們肯受教、肯聽話,相處下來的日子裡, 的的確確讓我感受到 教學相長 的喜樂。雖然平常上課時,我大多數是板著面孔凶巴巴的樣子,但私底下我都會和我太太分享上課時所發生的好好笑的事情。

嗯~

       中學畢業,代表你們都 "大個仔/大個囡" 了. 在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裡, 要更加努力的把握好機會. 大學, 正正好是另一個人生的開端。
祝願你們有更好的開始。



圖片截自陳佳琳的IG

還刻上 dengzi 字樣


全體照


2018年四月17日, 我們約一起吃飯敍舊.

Tuesday, 24 October 2017

大馬 獨中統考 給2017高三統考生的最後一堂課

為高三的學生集氣
我們上了六年的數學課,明天開始就是統考的第一天,也是我們展現實力的時候了。

力口 水由 力口 水由 力口 力口 水由 .

鄧子老師 名句精華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鄧子 #名句精華2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意指人生要把握好每一個當下的時刻, 不管是在工作的 在大學的 在中學的 學習或經驗的機會, 每一個當下的時刻(right this moment) 都要能享受當下 活在當下 樂在當下. 只要你能好好的把握住每一個時機, 緊緊的捉著機會的尾巴, 你皆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好多好多值得珍惜的人事物在你眼前, 恨不得時間過得慢一點.


Monday, 11 September 2017

我不記得你的電話號嗎. 囧!!!


我不記得你的電話號嗎

~ 淺談科技帶來的方便壓縮了的學習空間


          “ ~小姐, 你在那裡? department stall . , 我現在過來找你.” 隨手滑掉手提電話上的紅色圈圈, 我隨手把手機往我口袋裡一塞, 快步的向department stall 移動. 也許是我心急了,竟然沒有記清楚地點忘了是在 department stall 還是  market hall 我遍尋我家小姐不獲的當兒, 摸了摸口袋, 竟然發現我的手機被扒了.

        我的手機殼是部DSLR相機的樣似, 那是在淘寶買的. 這種獨一無二的手機殼, 因為不太有同質性, 極容易辨認. 剛好我發現距離我不遠處的一位年青人正在滑一部與我同款式機型, 就連手機殼也一模一樣的手提電話. 我馬上追了過去. 沒想到他跑得比我還快. 我邊跑邊喊 pencuri. 不一兒功夫, 他消失在我的眼前. 氣喘如牛的我, 定下心來. 想起我那在某地等候著我的小姐. 馬上趕到公共電話亭, 正想撥打她的手提電話, 郤發現我不記得任何一組與她有關的電話號碼. 呆若木雞.

 
(以上故事,純属虛構)

         你有沒有發現你也曾經歷與我相類似的囧境 ; 有時候我很努力的想記起. 某一個人的電話號碼, 郤發現我根本無法記任何一組數字. 又或者是 萬一你的手機不見了, 或者是 手機忘了帶在身上時, 你會發現無法與他人取得直接的聯系

         你有沒有發現你也會有與我相類似的情境 : 打電話給某位朋友的時候, 己經不太需要按鍵撥打號碼, 而是查找 (nick name) , 或者是 直接查看撥號記錄(history) , 或者是通過 siri 運用語音撥號 ( hai siri , call Dengzilaoshi ) . 你也許不需要記得任何一組電話號碼, 因為手機程式的運算能力, 手機硬體的運轉速度, 大大的提昇了我們這種(輕度手機依賴)使用者的便利. 讓我們覺得更好用, 更快捷, 更便利, 更有效率. 這種便利性大大的超過於一切手機程式裡, 我們的學習空間慢慢的流失.

這樣的情形, 讓我想起我的童年時代.

        小時候,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台類似右圖的電話. !就是這個經典的樣式;
黑甸甸的 / 有個話筒. 撥打電話時還得把手指插入轉盤的轉孔中, 順時針旋轉. 放手後, 你會聽到轉盤的響聲. 達達達,表示3. 達達達達達達, 表示6. 撥打一組約有10個號碼的電話給朋友, 約需花35秒的時間. 那時的我們, 是如此撥打電話的 ;
, 我打給鄧老師ha.” 小時候的我走到電話旁, 向遠處的媽媽交代著. “講話講快快丫, 不要講醬久.” 擔心電話費超標的媽媽叮嚀著. “!” 我拿起黑色話筒, 開始撥號. 達達達達達達達達達達(0) (1) 達達(2) 達達達達達達(6) 達達(2) 達達達達達(5) 達達達達達達達達(8) 達達(2) 達達達(3) 達達達達達(5) …


         40多年過去了, 我到現在還記得我小學同學(一位相當好的朋友)的電話號碼. 達達達達達達達達達 達達達達達達達達 達達達達達 達達達達達達 達達, 感覺有點像是摩斯密碼似的撥打電話方式. 這組號碼我常在撥, 也常在記. 每次撥打電話時, 我必須先把號碼記下(或重復看), 腦筋就得重新記誦(recall). 一次兩次三次, 隨著我撥打這組號碼的次數多了起來, 腦筋裡就重復記誦多次, 所以不容易忘記.

         反而, smart phone 的功能郤是反其道而行.

         Smart phone意指聰明的手機. 手上的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愈聰明, 表示它的運算速度更好更快. 它能在一秒鐘之內運轉更多的圈數, 也能在一秒鐘之內運算更多的使用程式(apps)并把結果顯示在畫面上, 讓使用者直接享受電子產品所帶來的畫面刺激 音效享受 手指振動 . 甚至 讓使用者更直接的依賴產品的計算, 通過waze或其他導航程式 往我們的目的地前進.  

         Smart phone 也代表著更不善於用腦記憶的使用者. 愈聰明的手機將會更加容易或更加方便的把資訊呈現在你的面前. (最簡單的撥打電話為例子) 在這麼強大的科技底下, 還有誰會在記號碼, 按電話鍵盤. 但是, 話說回頭, 腦筋不常在用, 自然就會退化.  當我們過度依賴 smart phone替我們查找對方的號碼, SIRI替我們撥號的當時, 你的腦筋還會做工/ 替你記住這組號碼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此, 只要我們不要太過依賴科技的方便, 替我的腦筋留一點運算的空間. 我們還再學得更多的生活技能, 而不是光靠APPS 的計算和呈現. 同樣的, 數學公式的背誦, 也是一樣的道理.


用心牵上一篇

這是一位kakak的女兒


Saturday, 9 September 2017

鄧子老師的一份堅持、一份毅力,也可以是一份繼航力。


今天必須完成至少5份試卷,蠻忙的。

有朋友問我:“做莫不退居幕後?做莫還要醬辛苦?做莫還要在教育的最前線?”

是的。



我之所以還在教書的原因,就在於我覺得看著學生每次上課之後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進步是一種很好的感覺。#我喜歡看著她們的進步。所以每份課堂上的習題/講義,都載有老師意圖在上課時所傳達的訊息、教學目的。除非學生不受教(不做功課、常缺席 等),只要學生肯學、肯用心練習,不管多累 或多忙 或壓力多大,我皆甘之如飴。

我的信念如此,補習班的意念也雷同。這份信念乃是一份堅持、一份毅力,也可以是一份繼航力。

[鄧子老師的小故事]
 visits

Sunday, 3 September 2017

得閒上嚟坐吓~ 與2009年高三統考生的聚餐



今天我和09年畢業的學生們聚餐。自從他們畢業後,我們也快8年沒有見面了。看見你們各有各的成就,實實在在讓我覺得 #老懷安慰

現在要好好努力的在各自的領域耕耘,將來才能發光發熱。

#期待下一次頌胜佩儀冠權也能出席聚餐

long lost Tuition classmates reunion dinner .

2017.9.2

[鄧子老師的小故事]
 visits

Wednesday, 9 August 2017

回憶ing...我在師大的日子

深夜裡,遠處傳來稀疏的幾聲犬吠與偶爾幾句的車笛,在深夜裡格外的刺耳。

案前正擺放著學生的數學作業 和 一杯清水。望著這堆作業,回憶起我那些年的青澀年代,同班同學在中學時期的打罵笑話,不由得讓我會心一笑。與此同時,腦海裡閃過的畫面...郤是難以忘懷的師大生活。

當時我拎著爸媽的祝福,那僅有的7千5百塊馬幣,就飛身過去唸僑大。後來確定我要當老師的意願非常之強烈,我從甲組轉乙組。我爸媽知道後很震驚,畢竟在上個世紀的那個年代裡,當老師是一份吃力不討好、薪水少得可憐、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的工作。堅持信念的我好不容易說服爸媽,拿著那份祝福,踏入僑大,邁向僑大的門檻。當時僑大乙組學費上下學期共四萬多台幣(約馬幣四千),我把學費繳了之後,剩餘的金額剛好夠付伙食費與宿舍費。

後來考上師大,搭上公費的末班車。我決定不再向菜市場勞碌的父母多領一分錢,為求自力更生,我每個月都盼那月尾才發放的公費NTD3028(約馬幣三百)過活。那3028台幣要如何使才能發揮最大的 “錢效“ 呢? 那是我從未如此捉襟見肘的日子,我試過早、午、晚宵夜都以(從軍公教福利中心買回來的)王子泡面充饑。在如此飲食不均衡的煎熬日子裡,我的身體劇瘦,與今天的我判若兩人。(一笑~)

因緣巧合,後來我在師大夜市的商圈打一份工讀,為的就是那餐廳免費供應的午晚飯。而沒有工讀的課餘時間就躲在寢室里,或到圖書館看看書、或在寢室裡與同學們閒話、或一個人到戶外走走。

說到寢室;我當時住的寢號叫308。寢室里當時住著的是一位比我大20嵗的阿兵哥大一學伴、兩位大四的學長、兩位大三學長。由於大家的年齡過於懸殊,剛開始入住的第一個月份,寢室里永遠都是頂燈沒開,桌燈亮著,氣氛永遠都是诡异,人稱鬼寢。而我在寢室里的活動,就只是睡覺和看書。肚子餓了,就盤算著還能吃几片土司、還有幾包泡麵能伴我渡過下半個月份。每回週末,就只有在星期六、星期日,能回到會所的時光,是我每週的期盼。

若要為大學的四年生活做一個小結,以下這個故事可作為我的寫照 。

在大學的四年生活裡,我沒有再拿家里的一分錢。靠的就是台灣教育部的台幣3028的公費過活,在那段日子裡,我盤算著如何每天平均只能花100台幣。因此,在地下餐廳解決三餐是我的另外一個選擇。我花不起大錢,大魚大肉。在地餐裡,我發現 一片5元的豆皮,一份5元的白飯,總共共需花10元解決一餐的做法,讓我欣喜若狂。有一種終於找到生命食物的來源的感覺。

這種 只花十元就能解決一餐 的想法 ,讓我天天為續、不間斷的持續了兩個月。兩個月後,因為鬼餐餐都只拿豆皮和白飯,也因此得到地餐老板為我冠上 豆皮王子 的稱號。

後來得到一位學姐介紹一份師大夜市的打工機會,我才稍微吃得好一點。

《回憶一》



[鄧子老師的小故事]
 visits